找到相关内容938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向佛陀诉说(节录)

    告诉我们修心之道,要把心安住在“念处”上:一要观身不净,二要观受是苦,三要观心无常,要观法无我。   您对众生真是关顾周到,为了让大家未来有一个死后的归宿,您提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;甚至为了让人们... 佛陀,您在《法华经》“化城喻品”里所说的“譬喻”,多么给人启发;您在《华严经》里阐扬“法界”的真理,多么美妙。当然,“真常唯心”、“缘起性空”,都是你宣说的真理,说明了“空”才能建设“有”。 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981376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不涉于一念三千,唯《念处》中,略云观心十界而已,故至《止观》(指《摩诃止观》)正明观法,并以三千而为指南,乃是终穷究竟极说(23)(大正   46·296上)。由此段的记载,说明了天台智者有关观行...·125中)。至澄观《华严经疏》则省略「教起因缘分」,成为分,以分五周因果来显示《华严经》之要义(大正35·527中)。不管是法藏或澄观对《华严经》之分判,基本上是从智俨《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》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
  •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

    ,并未云一念三千具足,乃至《观心论》中,亦只以三十六问责于心,亦不涉于一念三千,唯《念处》中,略云观心十界而已,故至《止观》(指《摩诃止观》)正明观法,并以三千而为指南,乃是终穷究竟极说⑨(大正...------------------   前言   宋·孤山智圆(976—1022)是山家山外论争时代表山外的一位大将,尤其智圆和其师兄梵天庆昭对抗明知礼所展开的一连串论辩。虽然论辩的导因来自于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7.html
  • 法随念(Dhammanussati)

    ,观察灭入息,於观察灭入息善学,观察灭出息,於观察灭出息善学;   是名修安那般那念,得甘露,究竟甘露。」   这是依修习安那般那念而广修念处,而得甘露,究竟甘露。   [增一阿含经] (卷1...。随念法能证得近行定。   [清净道论]: 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,亦宜独居静处禅思:   「法是世尊(一)善说,(二)自见,(三)无时的,()来见的,(五)引导的,(六)智者各自证知的」,...

    法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784619.html
  • 介绍印顺导师

    有人不读《阿含》的,对整个台湾佛教,影响非常深远。   《阿含经》对于“缘起”的讲述是最充分的,它所教的修道方法是最素 、最真实的念处与诸道品;律里所载,最反应出现实僧团的需要;而且《阿含》与律当中...透过民主程序立法禁止赛马的地区。在这个法案推动的过程当中,协会与财团进行了近年的拉锯战,因为财团已经不惜投资钜额四十亿的新台币,要以开设赌马场的方式赚钱。   在台湾这财团与政权严重挂勾的金权社会里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687247.html
  • 论“大乘是佛说”的基本理念

     在说法的内容方面,佛陀始终坚持《维摩经》所说的“应病与药,令得服行”的施教方针。毫无疑问,佛陀的确向弟子传播过诸如四谛、五蕴、十二因缘、念处、八正道等较为朴实的思想理论,但这不等于佛陀就不可能向...   论“大乘是佛说”的基本理念——净旻法师   佛教自东传震旦,扎根沃土,一时间“禅开五叶,教创台贤”,八宗争艳,众皈心,灿然凝聚成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圈,纵横发展,绵延至今。...

    净旻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2488639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四谛十二因缘,菩萨乘六度万行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,三十七道品(念处正勤、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,八圣道分)。法无优劣,众生根器有差别,无有定法名阿褥菩提,亦无定法如来可说,如...此是选佛场,心空及第归。起!”大众回答:“起!”   (支香,众站立,和尚绕圈见开示)现在好因缘,国泰民安,我们有幸,为各人已躬大事,举行禅七,客气取证,以求明心见性。看佛经悟佛理者,开圆解,禅宗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三十七项途径,即念处正断(正勤)、神足(如意足)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见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九(大正二十五·页一九七中)。   (22)佛十力:指佛的十种智力:一知觉处非处智力、二知三世...  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   但是,小乘各论师对这个法身有各种不同的说法。   如《自在王经》说,佛告自在王菩萨,我在燃灯佛时,通达自在,便在那时,已得佛道,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